行业动态

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

双酚氟胶与过氧氟胶的性能工艺对比及使用原则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双酚氟胶与过氧氟胶的性能工艺对比及使用原则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海特尔(湖北)技术有限公司 

双酚氟胶(双酚硫化氟橡胶)与过氧氟胶(过氧化物硫化氟橡胶) 是两类重要的氟橡胶(FKM)材料,它们在耐酸性和其他性能上存在显著差异,特别是在 EGR(废气再循环)连接中使用的 FKM/VMQ(氟 橡胶/硅橡胶)软管应用中,其性能选择直接影响软管的耐久性和可 靠性。以下是两者的性能特点及对耐酸性的影响分析: 

一、双酚氟胶与过氧氟胶的性能对比 

1、硫化体系与交联结构 1.1 双酚氟胶:通过双酚类化合物(如双酚 AF)与金属氧化物(如 MgO、Ca(OH))作为吸酸剂进行硫化,形成以离子键为主的交联网络。 这种硫化体系需中和脱氟化氢反应生成的酸性副产物,但吸酸剂可能 与酸性环境发生反应,导致材料性能退化。 1.2 过氧氟胶:采用过氧化物(如有机过氧化物)与多官能单体 (如 TAIC)进行自由基交联,形成共价键交联网络。无需吸酸剂, 因此更耐酸、耐水解,且交联结构更稳定。 2、耐酸性表现 2.1 双酚氟胶:在强酸(如硫酸、硝酸)或含酸性介质(如 EGR 系统中的酸性窜气)中,吸酸剂(如 Ca(OH))可能被酸中和,导致 交联结构破坏,引发龟裂或溶胀。例如,在 EGR 软管中,若 FKM 内层 为双酚硫化体系,长期接触酸性气体会降低其耐化学性。 2.2 过氧氟胶:由于无吸酸剂,交联网络对酸性环境更稳定,尤其在含有机酸(如甲酸、醋酸)或强氧化性酸(如发烟硝酸)中表现 更优。研究表明,过氧化物硫化 FKM 的耐酸性比双酚硫化体系高 30% 以上。 3、其他关键性能 3.1 压缩永久变形:过氧氟胶的压缩永久变形更低(通常<20%), 适合动态密封;双酚氟胶的压缩变形较高(约 25-35%),易导致密封 失效。 3.2 耐高温性:过氧氟胶耐温可达 200℃(动密封)或 275℃(静 密封),双酚氟胶一般低 10-20℃。 3.3 加工性能:双酚氟胶脱模性较差且模具易污染,而过氧氟胶 脱模性好,制品良率高。 

二、对 FKM/VMQ 软管耐酸性的影响 EGR 系统中的软管需耐受高温、高压及酸性窜气(含硫酸、硝酸等), FKM 通常作为内层材料,VMQ 作为外层。两者的性能匹配至关重要:

1、FKM 内层的选择: 2.1 过氧氟胶:更适合作为内层材料,因其耐酸性优异且无吸酸 剂析出风险,可长期抵御酸性气体侵蚀。例如奔驰、大众、长安、吉 利、长城、德国曼、中国重汽、东风、江淮、雷沃、日产、本田、日 野公司开发的 FKM/VMQ 软管采用过氧氟胶内层,成功通过高温高压酸 性环境测试。 2.2 双酚氟胶:若用于内层,需配合高活性吸酸剂(如 MgO),但 在酸性环境中吸酸剂可能被消耗,导致材料性能下降,甚至引发裂纹。2、VMQ 外层的保护作用: VMQ(硅橡胶)耐高温但耐酸性差,需依赖 FKM 内层阻挡酸性介 质渗透。若 FKM 内层因耐酸性不足而失效,酸性物质可能穿透至 VMQ 层,导致整体软管损坏。 3、协同优化方案: 3.1 通过添加炭黑凝胶或氟化填料(如聚四氟乙烯)可进一步提 升过氧氟胶的力学性能和耐酸性。例如,炭黑凝胶增强交联网络可减 少高温下延伸率损失,避免裂纹形成。 3.2 采用三元共聚 FKM(如 VDF/HFP/TFE)可提高氟含量(>67%), 进一步增强耐化学性。 

三、实际应用建议 1、优先选择过氧氟胶:针对 EGR 系统的高温酸性环境,过氧氟 胶的综合性能更优,尤其在耐酸性和压缩变形方面。因此强烈不推荐 双酚氟胶用于 EGR 系统与涡轮增压系统上相关酸性流体管路上,推荐 使用三元过氧氟胶。 2、配方优化:在过氧氟胶中添加炭黑 N990 或硅酸钙等填充剂, 可平衡硬度与耐酸性;避免使用铅化物吸酸剂以符合环保要求。 3、二次硫化工艺:过氧氟胶必须进行二次硫化,采用 220-230℃*24h 硫化,能够十分有效的避免小分子物质的残留(苯与苯 甲酸等),提高其物理机械性能(如压变),以防“氟中毒”;残留的 小分子物质(苯与苯甲酸等)对相关传感器可能会造成影响,但充分 的二次硫化会消除此类影响。4、使用硅胶(VMQ)或所谓的氟硅胶(VMQ+PTFE 粉)“假冒替代” 内衬 FKM 用于 EGR 等内氟外硅胶管(行业不少供应商如此做假),因 其抗渗透性能差,会导致胶管表面渗油;另若没有充分二次硫化(包 括内外层硅胶层),在使用过程中因高温环境下会导致未完全挥发的 小分子的硅烷析出,造成相关传感器失灵,又称“硅中毒”。如吉利 曾出现中冷器进气胶管总成因更换传感器出现 2000 公里左右传感器 吸附硅烷报警失灵(日本电化替换博世),相关证据正在收集。

Copyright© 2020 Heiter Technology. All Rights Reserved. 双酚氟胶与过氧氟胶的性能工艺对比及使用原则 - 行业动态 - 海特尔(湖北)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/许可证编号为: 鄂ICP备2021018831号-2